自今年6月份以来,洋浦法院交通巡回法庭为满足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诉讼需要,利用智慧法院“黑科技”,组织多起交通事故案件当事人在“多元调解”小程序上进行网络签名,通过微信转账付款,提供“零距离”的司法服务,“零成本”化解纠纷,减少当事人的诉累,极大提升了司法效率,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据了解,钟某驾驶的货车在倒车时撞上了羊某的货车,造成了两车受损的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双方私下达成了和解,待羊某修车完毕后,由钟某所在的保险公司直接理赔给羊某。然而羊某修车完毕后,钟某认为价格过高,认为羊某还修了事故之前的车辆损失。钟某便提供了一个声称是保险公司的人的电话让羊某自己联系理赔,羊某在联系的过程中感觉对方并不专业,便打电话到保险公司的客服询问,客服告知钟某并没有报保险。而此时钟某已经离开洋浦去了外省,羊某感觉自己被骗了,在找不到钟某的情况下,便到钟某工作的地方砸门,双方因此事闹到了派出所。
考虑钟某人在异地,其驾驶大货车长期在外奔波送货,难以约好确定的时间组织双方到法庭调解,在征得案件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崔蕾法官及汪小明调解员便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由钟某向羊某支付修车费、交通费共计1668元。经过崔蕾法官加班加点的耐心指导,双方当事人很快掌握了如何使用微信小程序“多元调解”进行网络签名,双方最终于当晚23点10分在小程序上完成了网络签名,钟某按照约定在微信上向羊某付款完毕。
随着洋浦自贸港的建设与发展,洋浦区内各类车辆的保有量不断上涨,流动人口也随之增多,不少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因伤情或已去往异地等原因短期内无法到法庭进行调解,为了让群众少跑腿,洋浦法院交通法庭组织了多起案件当事人通过互联网进行调解、签名、付款,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科技助力司法,既提升了办案效率,又减轻当事人的奔波之苦,及时、高效的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立体化司法服务格局所带来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