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海南省人民政府和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21年12月15日联合发布《海南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办法》以来,洋浦法院高度重视,在司法实践中积极探索工作创新,大力延伸行政审判职能,多举措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2022年第一季度,洋浦法院共开庭审理93件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82件,出庭应诉率为88.17%。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出声,充分发挥了“关键少数”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协同联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
洋浦法院主动做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通知、数据采集及反馈工作,主动与行政机关召开调研座谈,深入探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工作的难、堵点问题。今年1月,洋浦法院与儋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儋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儋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相关企业召开府院联动协调会,就后疫情时代协调化解城市发展建设和企业如何依法依规进行生产作业的矛盾展开座谈,会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3月,儋州市人民检察院到我院开展业务交流,就如何开展诉源治理,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相互提出建议并达成共识:一是持续完善协作交流机制,通过专人对接和数据共享,推进问题解决,提升司法质效;二是加强法检协作宣传,对社会关注度广、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靶向发力,促进争议实质化解,提升司法正能量;三是抓典型案例,通过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形式敦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结合“查、破、促”活动,共同为营造优质营商环境贡献司法力量。
二、聚焦精准指引,全面保障行政应诉责任落实
行政应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副职负责人、参与分管被诉行政行为实施工作的副职级别的负责人以及其他参与分管的负责人。除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外,行政机关还可以委托两名诉讼代理人。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后,都会督促书记员及时向行政机关发送应诉材料,行政机关收到应诉材料后,书记员会对行政机关就出庭应诉进一步释明,积极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对于人数众多的行政案件或者系列案件,会再次提醒行政机关委派负责人出庭应诉。今年一月,我院受理了一批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案件,系儋州市白马井镇旧地村委会谢宅村民小组认为涉案争议地属其所有,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就涉案争议地向第三人儋州市白马井镇旧地村委会陈三村民小组36户居民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认定事实不清,颁证违法,应当予以撤销,遂起诉到洋浦法院。因本案涉及人数众多,且涉及土地权属纠纷,历史成因复杂。合议庭高度重视,积极与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展开协调联动,敦促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及时准备庭前材料。为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妥善化解行政纠纷,同时和36户村民、两个村小组协调沟通,要求其准备相应的材料。开庭时,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局长出庭,该系列案庭审最终顺利审结。
三、加强法治宣传,深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意识
行政机关负责人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关键少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举措,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要手段。洋浦法院在每一次行政案件的庭审观摩中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引导加深行政机关负责人深化“当一次被告,胜过十次法治教育”的法治意识,只有让“民告官,能见官”成为一种常态,才能有效促进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今年3月,儋州市公安局洋浦分局的副局长及30余名干警庭审观摩了一起行政拘留行政案件。本次庭审观摩,切实让公安干警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审判程序的公正公开、严谨庄严。为公安干警上好生动的“法治公开课”,亦有助于提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接下来,洋浦法院将进一步健全调解(和解)贯穿执法、司法全过程的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协同高效、优势互补的法治化多元解纷体系,并力促行政机关负责人在全过程中参与,一体化解群众隐藏在法律诉求后的真实利益诉求,从而真正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